【美丽四川】走进大凉山——甘洛县
甘洛县地处雅安、乐山、凉山3市州交汇点,素有凉山“北大门”之称,2022年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
2019年,甘洛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综合满意度99.92%的优异成绩,在凉山州率先实现脱贫“摘帽”,于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全社会同步建成了全面小康。六年时间里,实施住房建设20090户、“三建四改”项目23687户,让彝区群众告别了生活在土墙房、茅草屋的日子,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目前,甘洛实现了乡镇、村组100%通达通畅,通村硬化路156条559.7公里,通乡硬化路9条45.2公里,产业路174.4公里。
“一村一幼”“一乡一园”幼儿教育在凉山州率先实现全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和记app官网
甘洛自称“番族”的尔苏藏族,是藏族的一个支系,其语言、信仰、服饰、风俗都独具特色。
中国美术界、摄影界许多经典作品诞生于甘洛,众多的音乐人、诗人、传媒人从凉山走向世界。
甘洛是“红军过凉山”的重要途经地,是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保护利用片区,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盛行。
世界级峡谷、国家级地质公园——大渡河大峡谷位于甘洛境内,峡谷最深处2675米,两岸最窄处仅10米。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盛开着索玛花;蓝天下,雄鹰飞翔在静谧的峡谷中,织就出一幅雄伟的风景画。
九环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高山草甸,连成片的山脉披上绵软的丝绒,成片的杜鹃花在绿丝绒中点缀出彩,牛羊在牧场上悠闲漫步,怡然自得,优哉游哉。
有着“尔苏爱情海”之称的高山冰蚀湖泊——牛角海,山连着山,八个山海子如天石散落,在山顶连成串,绘制出一幅气势恢宏的高原绝色美景。
“彝族圣山”——吉日波,山脚生长着万亩梯田粮仓;雾气深处,一座如骷髅头骨的山崖,便是“彝人鬼谷”——德布洛莫,谷内林木茂盛,地势险峻,云遮雾罩,神秘莫测。
农历三月初一射箭节,是甘洛尔苏藏族以祭祀和祈祷丰收而开展的传统活动;当天,尔苏藏寨举行祭祀祈福仪式,随后便开始射箭、品酒、摔跤等比赛。
农历六月二十四火把节,第一天祭火,搭祭台,点圣火,第二天传火,进行摔跤、斗牛、赛马、选美等比赛,第三天送火,围着篝火尽情唱歌跳舞,在三天火把节期间,人们享受着“东方狂欢夜”带来的激情和火热。
公历11月20日,是彝族最重要的节日——彝族年,彝族年被称为“嘴巴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杀猪请客,打糍粑、腌腊肉、灌香肠,开展传统习俗赛猪膘,青年男女还要举行磨尔秋竞技表演,为彝族年增添了喜庆之气氛,过年三天,尽情地吃、尽情地喝、尽情地玩,浓浓的彝风欢迎各位前来体验游玩。
榨榨面是黑苦荞制成的面团压榨而成的新鲜面条,猪骨炖汤,十多种调料调和,麻酥酥、辣乎乎、热乎乎,味蕾绽放,食欲大开。
彝族餐特色招牌菜——坨坨肉,将本地甘洛乌金猪切成块,用清水煮熟,捞出,撒上盐、辣椒粉、花椒粉、木姜子,拌匀即可,入口肉质醇厚鲜嫩,椒香满溢,别具滋味。
彝族传统酒酿——杆杆酒,因其配制时用土坛装盛,饮用时插入空心细竹杆,用以吸饮坛内美酒而得名“杆杆酒”,口感甘甜爽口,醇而不烈。
烤小猪肉:由农家散养的乌金猪,切割成一块块,用铁签串起放在木炭上炙烤,抹上香油、秘制辣酱、木姜子等香料,焦脆金黄的皮、滋滋冒泡的油,肉香满街。
海棠腊肉:选取乌金猪的前后腿、五花肉腌制、晾制、发酵、风干,配以木姜、花椒、盐、山八角等配料,悬挂于火塘上方用檀香、松枝、柴草熏制而成。制作好的海棠腊肉,脂肪晶莹剔透、瘦肉绯红艳丽,肥而不腻,唇齿间回味香浓。
坚持“绿色引领”发展理念,依托黑苦荞、核桃、水果、中药材、高山牧业等优势农业产业,启动建设9个现代农业园区,4个产业基地,已建成2个州级现代农业园区。擦亮“中国黑苦养之乡”“四川省核桃产业十大扶持县 ”等产业品牌。
依托“全省唯一铅酸蓄电池生产制造基地”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工业,打造“可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基地、铅锌产业循环示范区、凉山北部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县城“河东新区开发”,共建共治绿色社区、绿色城区,全力推进医教文卫、政务平台集成配套和社区消费新场景建设,充分实现了15分钟绿色便民生活服务圈。
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第一品牌、第一资源、第一竞争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行项目审批“一站式”“保姆式”跟踪服务,尽心竭力为企业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
成昆复线高铁、乐汉高速(甘洛段)建成通车,实现2小时到达成都、1小时到达眉山、1小时到达西昌,在“十四五”期间,石甘高速建设、S71高速建设,以及甘洛机场建设都已纳入省级规划,未来5-10年,甘洛将形成由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组成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