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排队王”何以越来越火? 山水洲城记
5月28日,《新京报》发布了《湘菜品牌北京发展调查》。调查显示,湘菜热度不只是在北京居高不下,从上海到广州、深圳,越来越多的湘菜馆出现了“人从众”的火爆现象。
有着26年历史的湘菜经典品牌“炊烟小炒黄牛肉”,就是这样一家“湘菜排队王”。今天,请跟随橘洲君脚步,与创始人戴宗畅聊“湘菜江湖”背后的餐饮格局,剖析湘菜繁荣发展的成功密码。
一道爆火湘菜的背后,是高品质食材与高效供应链、持续不断的研发、常态化的严格管理等因素共同作用。均为受访者供图
湘菜有多热?早在2022年11月,中国烹饪协会的数据就显示,湘菜的市场占有率为17.6%,已经超越川菜跃居全国第一。红餐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也表明,截至2023年底,湘菜门店占比18.5%,亦居第一。说“湘菜稳居各大菜系第一方阵”,应为事实。
湘菜的繁荣,仅凭湖南人在家乡吃,吃不出来这么大的影响,毕竟湖南人口还不到全国的5%。实际上,湘菜馆在全国各地都呈燎原之势,橘洲君至今记得在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上见到湘菜馆的震撼。
“湘菜出湘”早已有之,但站稳脚跟并不容易。1925年,《申报》一篇《上海菜馆之今昔》明言当时沪上流行的徽州、宁波、苏州等地风格的菜馆,顺道提及一句:“他如湘菜之桃源馆,开设未久即闭。”这倒不是说湘菜不好吃,后来浏阳走出来的戏剧大家欧阳予倩在上海拍电影《新桃花扇》,做了湘菜宴请同事,大家赞不绝口,“谓湘菜胜于川菜粤菜多多”。
这其中的关窍,后来戴宗在实践中有所领悟。2021年5月,炊烟小炒黄牛肉走出湖南,省外第一家店选中了上海,两个月后喜提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颁发的“上海湘菜排队王”牌匾,人气之旺可见一斑。戴宗总结,“湘菜出湘”的消费主力,还得是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的年轻人。
2021年7月,进军沪上的炊烟小炒黄牛肉喜获排队王荣誉,可见湘菜非常受欢迎。
戴宗的观点得到了很多湘菜从业者的认可。曾任北京湘菜协会会长的王长斌就认为:“北京是国际大都市,也是年轻人创造事业和追求梦想的好地方,湘菜在北京到处开花,获得了大批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
在“湘菜出湘”基础上,如何处理本地湘菜与外和记官网埠湘菜的关系?北京湘菜协会给出的答案是“湘菜高度,看北京”。对此,戴宗有自己的认知和实践,他说:“湘菜志在四方,根在湖南。”只有北上广深才能培育出品位高端的湘菜大店吗?只有一线城市的湘菜品牌才能眺望世界吗?不,长沙也可以。
戴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对炊烟小炒黄牛肉的定位就是“最亲民的高端湘菜品牌”。在国际化方面,2018年11月14日,炊烟小炒黄牛肉代表湘菜登上了联合国晚宴餐桌,向全世界展现了湘菜的实力和魅力。
据官方数据,炊烟小炒黄牛肉现有30家门店,其中长沙26家、上海4家,位于长沙市湖南烈士公园南门附近的华夏店就是其中之一。步入门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桌模型,再现了那天联合国纽约总部晚宴的盛况。
创业初期的戴宗,可能怎么都想不到,未来有一天他会把湘菜端上联合国的餐桌。
戴宗并不是湘菜科班出身,在湖南农学院(今湖南农业大学)就读期间,他的专业是茶学。少不了要学炒茶、品茶,这就和炒菜、品菜产生了内在关联。戴宗回忆说,品茶是十分精细讲究的过程,他因此练就了对色、香、味十分敏感的感官,后来成了在湘菜行业大展身手时的看家功夫。
1998年,戴宗决定从长沙的茶叶行业脱身,去热爱的湘菜领域创业。这不仅有半路转行的胆识,更有舍弃铁饭碗的魄力。创业时,他没有选择熟悉的长沙,而是去了有“湖南小炒第一城”之称的衡阳,用老家宁乡的标志性地名“花明楼”给酒家取名。2005年,戴宗的创业步伐返回长沙,在城北的新港开了“戴家村”湖南土菜馆,虽然地处偏远,但人气火爆。2009年,以“炊烟食代”的全新身份与广大食客见面,2016年升级为“炊烟时代”。两年后将招牌菜品写入品牌中,今天大家熟悉的“炊烟小炒黄牛肉”最终定型。
戴宗的品牌“变形记”,不只是名字的简单变更,更是内涵探索逐渐明晰的过程。比如在“花明楼”时期,做的是商务宴请,到“戴家村”时期,消费群体定位就成了普通市民。今天炊烟小炒黄牛肉虽然走高端品牌路线,但仍坚持面向非商务宴请的普通消费者,就此而来。
最为外界关注的一次变化,还属2018年6月通过一场发布会正式打出了小炒黄牛肉的招牌。戴宗介绍,在当今长沙的“湘菜江湖”,不同品牌之间的定位区隔有纵横两条经纬。纵向的是根据人均消费金额划分的不同挡位,横向的就是招牌菜品,“炊烟小炒黄牛肉”“费大厨辣椒炒肉”“徐记海鲜”的品牌名称都属此类,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之路。
戴宗对于小炒黄牛肉的青睐,不是凭空天降,而是基于食客实打实的点餐需求。戴宗介绍,小炒黄牛肉是一道经典湘菜,根据文献记载,至迟在清代已很有名气。不过农业社会,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普通人难得享受这道美味佳肴。戴宗要做的,就是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标准化的管理,让大家能尽情享用高品质的小炒黄牛肉。
顾客在炊烟小炒黄牛肉的任意一家门店,点一道招牌菜,这看似很轻松的一件事,其实背后凝结了戴宗很多心血和付出。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高品质食材的稳定来源。炊烟小炒黄牛肉所用的黄牛,是来自于武陵山区的湘西原种土黄牛,每一头要放养两年半才能出栏。从屠宰到上桌,严格控制不超过24小时,这就对物流运输提出了高要求。
其次是菜品的研发,做到好吃又健康。中国烹饪大师隋卞在长沙探店时,就给予了炊烟的小炒黄牛肉不错评价,称其“整体味道够,有湘菜的特点,咸鲜香辣”。这味道背后的配方,是研发人员反复试验的心血结晶,戴宗还组织过多次食客盲评,反复迭代。此外,传统湘菜重油、重辣、重盐,这也是高端湘菜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保证口味的同时吃得更健康,也得靠研发。时至今日,炊烟小炒黄牛肉的研发团队仍在夜以继日地研发新品。
最后是向管理要质量。多店经营的连锁品牌,最怕“一损俱损”。如何保证每家门店的品质如一?戴宗的答案是标准化、严格化的食安品控,为此建立了一支专业队伍、一套标准规范。正如黄牛肉从屠宰到上桌不能超过24小时,每一个菜品、每一味食材都有相应标准。戴宗说:“管理上永远没有天花板,持续长久地为顾客提供价值,这是我们的庄严承诺。”
一道小炒黄牛肉,已经征服了长沙吃货的嘴与胃。橘洲君也关心,它何时走出湖南上海两地,步入其他城市?它何时真正走出国门,惊艳普通外国人的味蕾?虽然有很多物流、品控等技术难关有待解决,但戴宗十分坚定地说:“我们肯定会走出去!”
作为一名“湘菜使者”,戴宗对湘菜的热爱超越了品牌门户之见。他期待越来越多湘菜品牌加入到人气火爆的“排队王”序列。
戴宗说:“湘菜作为湖南的地方菜,这几年无论在门店数量、顾客认同度、经营情况等方面,确实取得比较大的进步。我认为,除了湘菜本身的传统优势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湘菜品牌的创始人群体这几年都在想办法做好自己的品牌。为湘菜这个大品类做贡献的同时,自然也让菜系整体的顾客满意度、获客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把湘菜这个大蛋糕越做越大,做成全国性的主流菜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