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案例丨夯实专业素养澄清自我认知理性抉择职业——适时引领大学生如何选择职业的工作案例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事务管理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的根本职责,不仅涉及教育和管理两个既相互独立于彼此之自身价值又相互交融于统一“立德树人”之根本宗旨的不同领域,而且“独立”与“交融”的特性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整体的复杂长期性、无限的职业投入性与广而精的专业性。因此,高校辅导员唯有实现从职业化向专业化的纵深深入拓展且夯实自身素养,才能真正的肩负起立德到树人的重任,进而成长为学生成长之路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朱某,党员,院学生会干部,积极组织参加学校与学院各类活动,成绩显著。学习成绩优异,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取了法学领域较为重视的法律职业资格A证。临近毕业,该同学就业主动、多手准备:一是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顺利通过某银行的笔试与面试并被录用,银行要求签订三方协议;二是积极备考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得到老师尤其是专业导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已经参加复试,成绩较高并被确定为拟录取人员。三是公务员初始成绩较好,已经进入面试环节并需要充分的准备,而且父母特别期望其进入公务员队伍。
虽然该同学在就业之路上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高薪的银行职业、专业的继续深造以及竞争激烈的公务员,但是也给其带来了职业上的选择困境、精神上的无形压力以及思想上的迷茫困惑。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务员面试是否全身心投入,如果放弃,其内心还有些不甘甚至是不安;二是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或是放弃工作继续攻读研究生进行深造,两者抉择较难而陷入迷茫;三是参加工作包括银行和公务员两个职业是否能与继续深造兼得,即实现一边工作一边读研的理想状态而纠结不定。
本案例是一起典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即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问题,不仅涉及就业观、职业观,还涉及到表象背后的思想观,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爱岗、敬业。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辅导员与该同学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经过深入交流与有效沟通,全面了解其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并详细梳理了其症结所在。
“职业选择难”虽然只是问题存在的直接表象与外在表现,但也是现实存在的内在反应与关键问题。从外在表象而言,辅导员只需要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帮助其完成职业选择即可解决。本质上并非如此,该同学出现择业难的问题并非是即时、单一、短期的,而是长期对职业不明确、思想不全面而导致的综合问题,重点在于核心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不能将自己的角色扮演、自我价值与青春价值、社会价值充分地结合,将自己的理想、职业发展充分融入社会熔炉,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思想根源即通过问题表象透视存在本质,抓住宏观层面的职业观这一核心并运用相关专业技术引领其走出思想误区,进而实现教育目的。
职业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个人对职业选择与职业定向的理解是否深入全面。该同学的左右为难的状态侧面说明了他对职业的认知、评价、选择以及职业观内涵的深度理解是缺失的,即不能把职业的从事与国家需要、社会需求、个人发展有机紧密地融合为一体而呈现出职业单一化或角度单线性甚至是完全的个性化。一是职业认知的全面性缺失,对公务员、研究生的理解局限于职业社会地位、高学历等光鲜的表面,缺少对职业本身的全面了解尤其是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与之匹配的能力要求;二是自我探索的完善性缺失,即对于各个职业内涵要求的认知缺乏深度,不能联系各个职业能否发展自己的个性而做到“人职匹配”,进而实现自我价值;三是职业评价的整体性缺失,对各职业的评价没有充分结合社会需求,从而导致其职业选择难,进而更不能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
基于对职业观的理解不全面以及受具体职业光鲜表面的影响,该同学对公务员、研究生具有一定的不可排解的个人情结。就公务员而言,首先是公竞争非常激烈且录取条件严苛,有这样一个机会极为不易,况且岗位也极为切合其专业,因此不想就这样轻易放弃。其次,依据相关规定,一旦形成被录取而由于本人原因放弃的事实,今后5年内不能参加公。如果放弃这次机会,意味着其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将面临不能再次参加公而心理上存在胆怯和焦虑。攻读研究生方面,首先是继续深造具有较大的优势,毫无疑问,今后发展路径更宽、专业知识更深厚,竞争力更强,尤其是公检法改革的今天,高学历相对于本科学历而言,肯定更具有价值。其次,考取研究生也是不容易的,况且得到了专业导师的关心和极力支持,如果放弃内心觉得有愧于老师的关心和指导而身陷其中不能走出。
该案例的关键点在于如何适时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其梳理正确的职业观、恰当使用职业规划咨询技术手段引导对职业的认知评价,进而结合自身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整体上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在于思想的引领,因为职业上的选择且坚定来源于思想上的清醒且理性。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与个人三个层面的基本内涵引领该同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的选择必须依据国家发展、社会需要并契合自身三个方面的充分融合且明晰自身职业定位而做出。换言之,唯有从自身出发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发展充分融入国家战略、社会发展之大熔炉,才能回归于自身价值的实现,落脚于自己社会价值的展现。重点在于:在明确国家战略定位以及新时代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寻求自身正确的职业定位,即角色扮演与青春价值的和谐;充分理解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价值,即“大我与小我”的关系。
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人职匹配”。就该同学而言,不管是继续深造升学,还是参加工作,没有好与坏之分,存在的只是“适合”。所谓的“适合”就是综合自身素质与现实状况,全面衡量自己丰满的理想与客观骨干的现实,进而理性而准确的定位于自己想要的职业并做出抉择。此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咨询技术则是基础。理论上,应当引领其深刻认识到职业规划的主体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包括父母,别人给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仅仅是参考。做决策时必须客观、冷静,充分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技术方法上,结合该同学的具体情况,使用自我探索、决策平衡单以及职业人物访谈的技术,让其全面了解内在的自己以及外在的具体职业情况,并将测评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合理做出抉择。
该案例中,有两个非常态观念深深影响着该同学即父母的公务员期望及其自身感恩老师与父母的情结,因此思想观念的疏导是问题得以解决的重点。所谓的疏导必须做到既有“疏”又有“导”且两者充分结合,“疏”是指有针对性地梳理其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导”则注重思想观念的引导。首先,疏通思想观念,明确无论是攻读研究生还是进入公务员队伍,都属于职业生涯与人生规划的个人决策问题,与老师、父母以及帮助过的人的人情或感情没有直接关系,正确职业观是关键而与情感无关。其次,合理引导正确处理亲情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即与父母的深度沟通交流,取得父母的支持与理解是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排除家人观念的影响,再运用技术手段才有可能引导其作出既符合本人意愿又契合父母期望的职业选择。
在分析症结的基础上,遵循引领思想意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采用职业生涯规划技术引导,使其逐步转变认知,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
合理规划思路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针对该同学择业难的情况,必须厘清指导与引领的具体步骤并逐步深入,否则将事倍功半。
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前提。以前期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通过沟通交流并相互深入了解之后,与该同学建立了彼此接纳的咨询关系,这是开展思想指导、就业咨询以及解决问题的前提。
其次,了解其就业基本情况。结合该同学平时的学习、生活以及职业规划情况,充分了解本次就业咨询问题的基本状况和背景,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即该同学咨询需求迫切,希望能够尽快做出选择,因为银行已催促其签约,而研究生又已经复试,公务员面临考试。
再次,深挖问题根源。根据其需求以及面临的困境,综合其基本情况,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找准症结所在——职业观并将其融入后继的指导。和记ag
最后,逐个分析梳理问题并制定指导的应对措施。该同学主要问题在于公务员、就业与继续深造的选择,必须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利弊,继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指导该同学做出决定。
就业选择难只是外在表象,解决问题的最根本关键在于其核心价值观的澄清尤其是正确职业观的树立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爱岗、敬业的理解。整个指导引领过程需要帮助该同学分析其自身优势与突出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职业观,使其明白:职业选择是需要融入社会发展、国家需要,以自身能力为基础,真正做到“人职匹配”,才能实现自身理想与价值。
必须具体明确三个重点:宏观上,理想的职业应契合国家发展。个人理想和前途的实现必须根植于国家发展事业、单位岗位需求,把择业同国家振兴、祖国富强紧密联系,即对国家忠诚并视为己任,对单位诚信并爱岗敬业。微观上,适合的职业根植于职业能力。职业选择的本质在于“人职匹配”,在找准自身职业定位的基础上,唯有落脚于职业岗位与就业能力发展的完全适配,才能最终实现自身价值。方法上,思想引领必须有效融入具体问题的指导。核心价值观尤其是职业观的引领属于意识层面,重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且必须结合具体的事务管理才能实现而有效。因此职业观深层的引领需要融入具体指导过程并逐步深入。
第一层:公务员考不考,自己还不想放弃机会?首先肯定了公务员对于广大同学,尤其是部分家长,既是一份比较稳定又有地位和权力的职业,可以说是一份光宗耀祖的工作,特别是法学专业,多数是进入公检法司等国家机关。有这样的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进入公务员的几率多大?其次,结合学院近几年的参考率、录取率,从国家层面、专业以及职业岗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客观地给出公、录取的现状以及工作的具体状况。
第二层:是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或是放弃工作继续攻读研究生进行深造?对于此问题从以下层面进行逐步深入引导:首先,分析参加工作与继续深造的优劣,尤其是对于个人的未来发展,引导其了解并进行深入思考。其次,引领其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充分了解其性格、能力、兴趣以及价值观是什么,使其分析认识自我。再次,指导其开展工作世界探索,即结合其将要选择的具体职业开展职业调查分析,令其深入了解职业要求、工作内容,为其进一步的选择奠定基础。最后,引导其追问职业选择的倾向,尤其是自身且深层之原因,如自己意愿、家庭建议、自身需求等,从而引领其思想认知。
第三层:参加工作与继续深造是否能够兼得?对于该问题,事实上就是前述问题的综合,即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前提下才会出现第二个问题。当然,如果两者可以兼得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此时的引导必须基于自身情况而定,需要明确以下两点:首先是有效地沟通与协调。该同学与高校以及用人单位协商至为关键,同时也是自身综合能力的体现。其次是合理管控学习与工作的关系。需要其有坚强的毅力、强大的自信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即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还学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学习。
经过对三个具体问题的梳理及客观分析,该同学已经基本明确方向:要参加公,以圆自己“公务员梦”,但主攻方向是工作与继续深造。但是他又提出:如果两者不可兼得,又该如何选择呢?很纠结。针对该同学的具体职业选择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求该同学认真静心思考,充分梳理自身的优劣势,追问自身所需;二是采用决策平衡单与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技术引导该同学作出选择。在了解银行工作环境、职业能力要求以及攻读研究生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其做决策平衡单,并与其逐条讨论生涯决策平衡单的运用方法。如确定你的升学、工作决策考虑因素;依据选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赋予它权数,权数越大说明你越重视该要素等。三是最后的选择与尊重。该同学在做完决策平衡单及认真思考后,又与其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沟通,该同学尊重自己的决定:如果两者不可兼得,还是选择毕业后直接去银行工作。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重点,重在思想的引领、行为的指导并具体落实在日常事务管理中,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之“人生导师”。
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前提与基础,而专业化则是职业化的深化与展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体系并统一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事务管理,落实在九项具体职责。此案例的成功亦然如此,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是一项“专”而“活”的教育引导,不仅需要高校辅导员具备心理学、法学、职业规划理论等相关的丰富知识和专业技术,而且还需要有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问题、不同情形灵活调整方案并适时运用各种理论和模型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指导与规划的效果。换言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需要辅导员细心谨慎,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技巧,能够准确捕捉到问题的关键,在认真倾听学生困惑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建议。因此,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教育引领学生思想、高校管理学生事务并落脚于日常的关键。
“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之高标准的职业定位,不仅是“立德树人”之根本宗旨在高校辅导员职业的细化落实,而且也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理念根基——以学生为本。学生事,无小事,因为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熟且日益坚定期以及人生与职业发展逐步深入之关键期。案例中,涉及到学生职业观的成熟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咨询,事关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既是一项伟大且高难的工作,又是集隐性之思想教育引领和显形之事务咨询管理为一体综合工作。因此,辅导员需要认真、严谨与慎重,即在咨询的整个过程中,既要有思想的引领又要有具体事务的引导;既要关心、同情、理解学生的困境与迷茫又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不能掺杂哪怕是一点的个人因素;既要让学生明白清楚自己的处境以及面临的问题,又要客观地引导其做出选择,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
学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与服务的唯一对象,和谐融洽的关系是有效开展日常思想教育与事务管理的核心因素。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谓的思想教育引领只能流于形式、高效的事务管理只能成为空谈。案例的成功亦然,良好的咨询关系建立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构建彼此之信任、提高咨询效率,辅导员可以准确感受到来访者的问题根源以及是否得到真正的解决。因此,高校辅导员不但需要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而且要有耐心并时刻以学生为本,即投入高度的职业情感且以学生之点滴进步为期望回报。同时,高校辅导员还应有倾听的毅力以及梳理、捕捉学生的关键问题所在的能力,此是咨询关系存续并产生效果的基本保障。
总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地生根、日常事务管理的有效开展以及两者融合并落脚于九项具体工作模块必须基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到专业化的有序深入建设。唯有如此,高校辅导员才能从宏观到微观、由思想教育到事务指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