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20-88889999
和记官网首页 关于和记官网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行业资讯 资质荣誉 在线留言 联系和记
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和记APP·(中国)首页欢迎您!
产品中心
020-88889999

广东省广州市

13988889999

jsasnjj.com

成功案例

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甘肃)

发布时间:2024-09-21 20:54:30 点击量:

  82.甘肃省天水市天水仲林果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裴仲林理顺流通储运,发展苹果产业

  裴仲林,男,现年48岁,党员。现为天水市秦州区藉口镇四十铺村农民企业家,天水仲林果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天水市秦州区藉林农民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事果品生产营销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养育自己的乡里人,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为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出了自己的一腔热血。

  天水市秦州区藉口镇是一个花牛苹果老产区,生产的苹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是随着全国苹果生产的快速发展,当地所生产的老品种花牛苹果由于品质欠缺,从1993年开始市场逐渐萎缩,果品价格出现了下滑,农民收入下降,一度出现了果品滞销的状况。裴仲林于1994年后半年自费带领四十铺村民10余人组成果品和记app官网考察团,对山东、山西、陕西等地苹果重点产区果品生产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考察学习发现了自己果品生产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品种老、种植技术落后,回来以后认真和村民研究对策,下大力气淘汰老品种,从天水市果树研究所引进花牛苹果新品种,组织部分村民远赴山东、陕西等地学习先进苹果生产技术,聘请果树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工作,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经过七八年左右时间,到1999年,四十铺村应基本上淘汰了老旧花牛苹果品种,更新为3—5代元帅系花牛苹果品种,种植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所产的花牛苹果新品种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果品价格也大幅度提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良好形势。受到四十铺苹果发展的影响,周边部分乡镇、村也纷纷效仿,示范带动作用显著,有效促进了全区苹果产业发展。

  随着四十铺苹果产业快速发展,裴仲林又在未雨绸缪,提前考虑今后苹果产量大幅度增加以后,如何解决果农卖果的问题及提高产后质量,增加苹果产后附加值等方面入手。目前全村没有一处像样的苹果交易市场,果农每逢苹果上市以后就占用附近公路进行交易,车辆乱停乱放、造成交通干道阻塞,给过往车辆和行人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影响果农苹果交易。他通过反复跟区上及镇上领导协商反映,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征用村上土地15亩,建设了临时果品交易市场,解决了占路为市、堵塞交通的状况,规范了果品交易行为,受到了村民的赞扬。随着果品产量的快速增加,临时交易市场逐渐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需要建设更大的固定交易市场,为此在2014年秦州区60多家果品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龙头企业协会之际,作为协会理事长,经过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的大力帮助,通过不懈努力,在四十铺村以东征用土地217亩建设了两个大型果品交易市场,方便了本村及周边果农交易果品需要,服务了外地客商收购果品的需要。

  为了提高果品产后质量,缓解果品集中上市带来的压力,提高果品附加值,2006年成立了自己的天水仲林果品有限公司,修建了3000吨果品冷库2座。极大提升了自己在果品产业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企业固定资产总额已达3000万元,成立藉口镇名副其实的产业带头人。2010年裴仲林于本村34位村民合伙成立了秦州区藉林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资、贷款于2010年建设了本村和周边第一座1000吨现代化苹果冷库,通过冷库建设,使合作社果品收入上了一个新台阶,合作社社员从事苹果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带动本村及其他地区村民从发展苹果产业上增收致富,使四十铺村苹果产业得到极大发展。2014年,秦州区藉林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作为一个农民,他始终不忘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农民本色。自从成了企业家以后,不忘帮助自己成长的乡亲朋友,对于村上村民无论谁家有困难,他都会积极主动予以帮助,解决村民遇到的困难,碰到村民的红白喜丧,他都会组织村民鼎力相助。自己的企业发展优先招聘本村的农民,并给予技术培训,优先上岗,对于家庭困难的企业职工给予经济和物质补贴,使职工安心工作为企业尽职尽责。为了通过苹果生产带动村民致富,在四十铺村及周边树立了很好的企业家形象。

  自己致富,不忘贫困群众,在藉口镇南部山区贫困村流转土地3000余亩,并为农户提供苗木、化肥、农药等物资,建果园3000亩,辐射带动该片区2300多农户参与,直接受益人口1.2万多人。目前,部分果树已开始挂果。该基地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以合作社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由合作社和农户签订生产协议,双方之间主体独立,自愿合作,利益联动,共同发展。合作社提供苗木、化肥、地膜以及技术支持和培训,农户自己管理果园,果品成熟后,由合作社按不低于市场的价格统一收购,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为当地贫困农户增收创造了一条很好的路子。

  随着国内苹果产业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他采取稳定国内市场、拓宽海外市场的思路。与国内主要天水花牛苹果销售城市和市场建立稳定的长期供货机制,通过压缩成本,提高苹果质量,加强果品质量追溯制度和果品安全体系建设等方法,着力打造花牛苹果品牌,提高花牛苹果市场占有率,稳定市场。另一方面,他远赴东南亚部分国家,与国外市场客商搭建苹果销售渠道,通过有资质的国内果品销售企业间接出口国外市场,目前已于100多家国外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拓展销售市场,使企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截止2016年5月,企业年销售各类果品1万多吨,销售收入4000万元,成为藉口镇及周边首屈一指的果品企业。

  裴仲林于2004年被选举为藉口乡党代表;2006年被选举为藉口镇四十铺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被选举为秦州区政协委员;2012年被选举为天水市人大代表;2015年别评为甘肃省劳模;

  2006年裴仲林成立了天水仲林果品有限公司,该公司集果品生产、销售、包装材料、苗木繁育、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综合现代农业发展企业并于2015年被评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注册资金800万元。2010年裴仲林和同村村民34人成立了秦州区藉林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于2016年被评为甘肃省省级示范社(合作社人员发展到108人)。

  2014年裴仲林被选举为秦州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2016年被选举为会长。

  勇于拼搏、不断进取,裴仲林会继续带领他的企业和合作社,为藉口镇乃至秦州区的果品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常继锋,男,生于1966年11月07日,高中文化程度,静宁县治平乡伍坪村人,现任静宁县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7年8月入党并担任公司党支部书记,平凉市政协委员。多年来,凭着丰富的经商阅历,敏锐的经济头脑和诚信的处事方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勇搏激流,纵情驰骋,使自己从一名普通老百姓变成了一个企业的“大经理”、“大老板”。

  1988年,他高中毕业后,在治平乡农电站工作,在10年基层工作中,经常走村入户的他,看到群众常为果品卖不出去或卖不到好价格而发愁,农民一年的希望渺茫。1998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决定毅然放弃相对舒适的工作,成立静宁果品购销公司,从事个体果品的销售。起初自己身兼数职,风餐露宿,四处奔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有着远大眼光的他,看到静宁苹果的快速发展,果农增量不增收的局面,储藏销售将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2003年投资500万元,在治平乡大庄村建成了静宁县乃至周边市县首家贮量5000吨的恒温气调果库,当年就获得了良好的效益,很大程度提高了当地苹果的销售价格。

  2005年注册成立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当年和泰国签订了1500吨供销合同,创汇88万美元,实现静宁苹果出口的零突破。从公司成立初占地10亩,注册资金300万元,固定资产1951万元,发展到现在公司占地93亩,注册资金2100万元,固定资产7751万元,资产总值13065万元,年销售收入达到1.1亿元,累计出口创汇8520万美元。在创办企业的同时,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体现一个员的自我价值,按照“义利兼顾,以国为先,回馈社会”基本思路,坚持义利的经营理念,积极参与推动苹果认证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为果农增收和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公司先后被授予“全市果业建设先进企业”、“果品产业化经营先进企业”;2006、2007、2008连续三年被市政府授予“出口创汇先进企业”、;2007年9月,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全国苹果经营优秀企业”;2008年奥运会成为餐饮业供应企业,是甘肃省进入奥运会的唯一水果供应企业,并获得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组委会的表彰。2011年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他个人也先后获得了“甘肃省劳动模范、先进党务工作者、优秀党组书记、全省农村优秀人才、 平凉市中小企业优秀企业家、甘肃诚信企业家、情系舟曲大爱无疆、关爱静宁未来“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基地、品牌建设。他始终按照一个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以“立足三农为本,助农增收为先,企业发展为上”为宗旨,是他看到了静宁苹果发展的瓶颈,管理粗放,认证资质低,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就总结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出资进行标准化果园改造建设,经常带领职工到果园培训认证果园的操作规程和管理技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2013年,公司在常坪村建立的2860亩GAP基地,经过两年的建设,通过了良好农业规范(GAP)和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LOBALGAP)双重认证、绿色产品认证2015年在治平乡雷沟村建立702亩有机苹果种植基地,计划三年内内完成有机转换并通过认证,使我们的产品质量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所注册的“常津”牌苹果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企业在果品产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实现了果农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发展。

  二、扩大出口增效益。为了使静宁苹果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他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会,起初经常自己亲自带上苹果、宣传资料,到国外市场面对面跑推销,经过多年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打开了静宁苹果出口泰国、新加坡、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的销售市场,累计出口创汇8520万美元,使企业迅速发展。

  三、示范带动促发展。近年来,常继锋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其对接创建的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早酥梨)基础面积达24万亩,覆盖农户4.5万户,带动当地果品产业基础规模的扩张,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仅带动了公司周边1.2万农民脱贫致富,同时辐射带动全县果品生产企业向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方向迈进。

  朱建勋,庄浪县朱店镇董湾村人,男,51岁,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甘肃省工商联职委,平凉市电子商务联盟协会副会长。庄浪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庄浪县民间商会—电子商会会长,

  1989年朱建勋被招进了庄浪县造纸厂,做营销员。因精明能干,且开车技术娴熟,被聘为南坪乡供销社司机。此时的朱建勋还是不甘安于现状,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因供销社的旧汽车要出售,他便买下旧车自己跑运输,1992年,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又去了新疆乌鲁木齐新春专用化肥有限公司开车,在短短的五年里,他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公司的营销领军人物,在其中,也学到了很多经商的经验,人总是要往高处走的,在外人看来,此时已经是条件优越的他毅然决然放弃了自己当前的工作,回家创业,2003年,他下定决心,克服了种种困难因素之后,创办了一家粉条加工厂,从事个体粉条加工事业,经过四年的刻苦经营和不懈努力,2007年4月13日,注册成立了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

  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成立之后,一直秉承着科学管理,勇于创新的发展理念,现有年生产50000吨马铃薯淀粉生产线吨马铃薯水晶粉条生产线吨马铃薯粉条生产线一条,属平凉市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专门从事马铃薯深加工和销售的民营企业。2008年公司先后取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布的“马铃薯粉条和马铃薯淀粉A级产品质量认证书”、“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GB/T22000-2006/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书和“(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书,2009年先后被评为“平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4年“茂源淀粉”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以“庄薯3号”为原料生产的“茂源淀粉”牌水晶粉条,在2012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被评为金奖产品,被评为第十六届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金奖,获得了“陇原农宝·平凉十宝”荣誉称号。

  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按照国家扶贫政策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方向,积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先后与8个乡镇及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签订了马铃薯收购订单,建立马铃薯原料基地10.5万亩,涉及农户2万多户,马铃薯年合同量达15.75万吨,基本实现了原料定单生产。2015年公司累计已向农户收购马铃薯105700吨,生产淀粉15100吨,销售12340吨,实现销售收入8329.19万元,实现利税330.00万元。公司的规模不断发展与壮大,有力的推动了本县及周边地区马铃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以2015年企业收购马铃薯原料计算,仅此一项,累计增加农民收入9000万元,户均0.45万元。马铃薯种植和深加工已成为当地一大主导产业,在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在郑河乡下寨村新建基地2000亩,朱建勋指出企业要和农民互利互惠、收益共赢的发展模式,不但要增加农民收入,还要推进县城经济发展。

  庄浪县宏达淀粉有限公司成立多年来,秉持着“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谋发展”的理念,在当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庄浪县本来就是马铃薯产业大县,公司将其作为原料,调动了当地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解决了马铃薯滞销问题,使闲置的土地流转为马铃薯生产基地,给农民带来收益,也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全面向现代化企业转型,努力推进现代电子商务,进行网络销售,向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近年来,不断地吸收当地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就业,请来优秀企业家为公司员工进行指导培训,为公司输入新鲜血液,注入新的管理理念,并且为当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做出了贡献。公司的各类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做出的产品不但要符合国家标准,而且要让消费者满意,在销售到全国各地的同时,还要推动当地特色产业走向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