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舌尖上的福建”香飘世界
和记官网“想家了,回来解解乡愁!”盛夏时节,“方园”的荔枝树挂满红彤彤的果子,从新加坡回到莆田老家的方志忠心里越发踏实起来,故乡的果香、饭菜香还有茶香,“是永远忘不掉的家乡味道”。
作为海外闽籍侨胞,方志忠一手将“莆田”餐厅做成享誉国际的中餐招牌,从街边小店到全球连锁,从狮城新加坡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莆田菜、闽菜的色香味渐渐征服全世界的味蕾,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
方志忠出身侨乡,“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基因从小流淌在血液里。“方园”位于涵江区江口镇,这是方志忠“下南洋”的起点。
从故乡出发,再回到故乡的方志忠,这次多了一个新身份:新加坡莆仙同乡联合会会长。作为华人社团的“掌门人”,此番回乡除了探亲访友,还带队在莆田各地参观考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希望为中新文化交流铺路搭桥”。
帮华裔青少年寻根,是他想搭的“第一座桥”。“我们计划跟莆田文旅局、新加坡旅行社一道努力,年内推出‘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请在新加坡的莆田籍侨二代、侨三代回家乡看看,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在海外做餐饮多年的方志忠,有件事让他一直牵挂于心。原来他在餐厅接触过不少莆田籍华裔子弟,他们从小接受海外教育,不会说汉语,不了解中华文化,有些甚至没有回来过,更不知道莆田在何处。对此深感遗憾的方志忠,于是萌生了“让海外华人后代回家看看”的念头。
踩点,是方志忠与同乡会同仁此行的任务之一。“寻根之旅不能是简单的走马观花,要有深度、有莆田特色,我们来设计行程路线、提供优质旅游产品,让旅行社按这个路线走,只有精细化,这条线才会长久。”带着家乡情怀做事的方志忠内心没有利益考量,“只想把莆田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华裔子弟,让他们看到一个可爱可敬的家乡。”
南少林武术表演、湄洲妈祖祖庙“三献礼”、莆田木雕DIY、赶海捉蛏包扁食……根据方志忠的设想,年轻人喜爱新奇、互动、体验,华裔青少年不远千里回到家乡,不能只安排参观游览,还要提供动态的表演和沉浸式体验项目,“我们正与有关部门接洽,希望多提供这类资源支持,让华裔青少年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领略家乡之美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首发团暂定200人,以莆田籍华裔子弟为主。这是第一步,长远目标是做成常规团,吸引新加坡乃至全世界游客到莆田。”方志忠说,今后同乡会还要搭建更多的桥梁,推出更丰富的中外交流活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莆田、了解福建。
三伏天,回到家乡的方志忠走到灶台前,蒸煮煎炒,烹饪海鲜。不一会儿,几道传统莆田家常菜端上桌,他对着前来培训的店长咧嘴一笑。这场景和23年前有些相似,又那么不同——
2000年,方志忠带着妻儿“下南洋”,落脚新加坡。那时一家人最大的苦恼是吃不到莆田菜,因太过思念家乡的美食,他一咬牙在当地开了一间餐厅,索性就把名字唤作“莆田”。
“当时新加坡人并不了解莆田菜,头三年生意惨淡。”方志忠没有气馁,坚持每天起早贪黑跑菜市场买新鲜食材,还托亲友将头水紫菜、哆头蛏、兴化米粉等当地没有的食材,从原产地莆田带到新加坡,“把最好的留给客人是莆田人的待客之道,也是我的经营之道”。
“天公疼憨人”,口碑和人气纷至沓来。以“掌握好食材,原味福建菜”为理念,“莆田”餐厅连续斩获“米其林一星”“新加坡金字品牌奖”等殊荣,被誉为“新加坡中餐第一品牌”。渐渐地,方志忠跟市场上很多摊主成了好朋友,当地政要、明星和食客纷纷慕名前来,成为莆田菜的“忠粉”。
2006年印尼店、2012年马来西亚店、2019年菲律宾店……随着莆仙味道的风靡,“莆田”餐厅全球门店已近百家,年接待顾客超过1000万人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更是家喻户晓,成为海外华人华侨“舌尖上的乡愁”。
莆田卤面、哆头蛏、头水紫菜、黄花鱼……凭着对食材品质和“原味福建菜”的一路坚守,“莆田”餐厅让“舌尖上的福建”香飘世界,成了“闽菜走出去、闽菜国际化”的杰出代表。
“一要有情怀,二要很努力,三要聚焦做事,专注一件事而不要什么都想做。在我看来,这些是‘莆田’能够走到今天的原因。”面对荣誉跟喝彩,方志忠坦言“并不觉得自己成功,我还一直在‘还可以做得更好’这条路上走”。
从故乡出发“下南洋”,回到故乡回馈乡亲。2015年,方志忠在江口镇厚峰村设立“幸福原味食品供应链”基地,为全球“莆田”餐厅源源不断供应家乡食材。2019年,莆田(新加坡)餐饮集团先后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合作,成立“餐饮订单班”,为闽菜“走出去”培养人才。
过几日,“莆田”南京店即将开业,这是“莆田”餐厅第100家门店。从“百店起点”向未来出发,方志忠“下南洋”、闯天下的脚步越来越坚定:“把莆田菜、闽菜发扬光大,竭尽全力将家乡的美食与文化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是我多年的心愿。接下来,我们准备布局日本、美国和澳洲,继续开拓全球市场,提升闽菜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记者 刘深魁 林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