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千万遍还是想吃的西湖醋鱼引领下的浙菜知多少
和记官网吃了很后悔,不吃更后悔。对于浙菜首菜西湖醋鱼,远道而来的食客有着一种复杂的情感。
日前,首届中国浙菜美食节暨第十届浙江厨师节在杭州举办,请跟随《寻味三餐》,近距离了解浙菜。可惜,现场实物不多,出于环保等考虑,展示的大多是菜模,不过从中也能一睹浙菜的色、形、味。
浙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主要以杭帮菜为主,还包括了绍兴菜、宁波菜、温州菜。此次浙菜美食节融入了湖州菜、嘉兴菜,囊括了丽水、磐安、嵊州等地的特色名点小吃。由此,当今浙菜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要说浙菜的首菜,当属西湖醋鱼,鲜嫩酸甜,清淡爽口。它的头号地位是在1956年由官方认定的。名气大,少不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口味,有关它的历史且不细说,不然要从宋朝讲起,说上三天三夜也不一定讲得完。单说对这道名菜的吐槽,可以说是浙菜系里面最多的一个。因为吐槽,成就了它的一种文化。因为吐槽,成就了它的一道风景。
关于西湖醋鱼的吐槽,横贯古今,讨伐最多的是当下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焦点集中在“鱼的土腥味重”“太酸”“性价比不高”等等,跟普通的糖醋鱼没什么两样,价格却是高出好几倍。
西湖醋鱼的前身是醋搂鱼,就是清代版的西湖醋鱼。清代大学士、美食家袁枚慕名前去,之后也连连吐槽,并记录在它的美食著作《随园食单》里:
西湖醋溜鱼,与原来风味相去甚远,往往是浓汁满溢,大量加糖,无复清淡之致。
看来,西湖醋溜鱼的清鲜酸甜细嫩,早已烙进了他的味蕾。只是后来的大厨们,厨艺不精,失了他的雅兴。
西湖醋鱼,标准用鱼是草鱼,这是江南最为常见的一类鱼,腥气大,生长环境大多在泥塘里,土腥味十足。
用身边简单的食材,做出超常的本味,这是浙菜厨师的一大本领。围绕去土腥、提鲜、保嫩,大厨煞费苦心,先将草鱼“饿养”三天,施展七刀,不用一滴油,完全依靠绍酒、醋、酱、糖等调料,精心烹饪,直至清清淡淡,微微透明,这样做出的汤汁才高级、醇和。要达到如此境界,对草鱼的要求也是高之又高。
至于味,一口一未,字的本身,足以说明个味皆有不同。以杭帮菜为道的浙菜特点是清淡,对于习惯吃红烧鱼或剁椒鱼的食客,舌尖碰到鲜嫩酸甜的西湖醋鱼,本能或许会有些抗拒,说不上对味,足以领略它的风味。
浙江人吃鱼的历史,可追溯到8000多年前,位于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中的独木舟,述说着远古先民出海捕鱼的艰险。遗址中还出土了鱼类,甲壳类,哺乳类,鸟类,爬行类等34种5000余件动物骨骼,以及大量用于生产生活的陶器、木器、石器、骨器。
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5000年的杭州良渚文化遗址,发掘出了更为先进的陶制的古灶、釜、罐、盆、盘、钵等生活用陶器,这个时期的饮食文化日渐丰富。
浙菜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跨湖桥文化,经越国先民的开拓积累,汉唐时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时期的繁荣和明清时期的发展,浙江菜的基本风格已经形成。
浙江濒临东海,气候温和,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交通便利,物产资源丰富,造就了富足的烹饪资源、众多的名优特产,与精湛的烹饪技艺相结合,使浙菜出类拔萃地独成体系。
1956年,浙菜中的老杭州名菜经浙江省政府认定,有36道,如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等。2000年,48道新杭州名菜出炉,如金牌扣肉、西湖蟹包和笋干老鸭煲等。浙菜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也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必然。
省际间的人口巨量流动,口味越发多元。物流日益发达,食材朝发夕至。生活水平提高,健康饮食成趋势……这一切的变化,促进了浙菜的升级迭代,并且迭代速度比想象中的要快。
磐安糕点小吃,在此次浙菜美食节上,大放异彩。艺术范儿、国潮风,征服了试吃观众。玉山炒米糕,一口下去,嘎嘣脆响,在口腔中炸开,遇到舌尖,瞬间融化,留下的是悠悠回甘。
美味不再受地域局限,凭借发达的交通,如当年闭塞的磐安县一样,浙江山区越来越多的名点小吃,带着山民的纯朴和热盼,正快步走出大山。
当下从深山走来的,不再是小摊小贩,而是一个个品牌,有好看的包装,好看的形态,好多的品类,好吃的味道,好听的故事。
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章乃华有个观点,值得分享——未来餐饮竞争,在 “4个力”上展开,品牌力、产品力、创新力、数字化力。
当天会议上,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重磅发布了两个重要决议,一是聘请以俞炳荣为首的10位浙菜大师为浙菜研发中心首席研究员;二是聘请以胡坚为首的6位文化名人为浙江省餐饮协会文化艺术顾问。
不久将来,浙菜或许更加美味、更加多元、更加有内涵。无论你身处杭州,还是人在外地,想吃浙菜,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