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节约出13个西湖 镇海炼化是怎么做到的?
和记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污水分离净化技术,可以将石油炼制时产生的含油污水,处理成饮用级别的水。无污染的园区里甚至建成了生态园,还被联合国纳入全球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
8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了镇海炼化污水处理技术、生态保护等多个“绿色发展案例”。近日,记者参与了镇海炼化举行的公众开放日活动,近距离感受这些“绿色力量”。
无浑浊无异味,若不是被提前告知,眼前从水龙头里流出的澄清的水,让人很难和那些污秽混浊的工业污水联系在一起。这是记者在镇海炼化“水立方”里看到的场景。
投入几千万元,将工业废水“再造”成可饮用级别的正常水,正是镇海炼化对“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的一个缩影。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石化工业污水回用的企业,早在2003年,镇海炼化就启动了炼油污水处理回用项目。截至2019年5月,污水处理回用突破1亿吨。
21年后的今天,镇海炼化已经累计回用污水超过1.3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了13个西湖的水量。而“布置一体化、管控一体化”的现代化“大污水处理场”,也让镇海炼化污水回用量达到100%,避免与民争水。
今年6月,全省首个获得经营许可证的加氢站在镇海炼化正式对外运营。这个占地20亩的加氢站,目前规模能力为500公斤/天。经扩能改造后,将增至2500公斤/天。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镇海炼化作为宁波市能源局确定的宁波市加氢站建设的首批试点单位,具有丰富的氢能资源和成熟的涉氢技术。这个“绿色能源中心”对外启用,不仅成为镇海炼化绿色发展的一股新动能,也为宁波“双碳”建设提供了“炼化样板”。
这几日,在镇海炼化白鹭园里,最后一批“白鹭家长”带着刚刚“满月”的宝宝正在为南迁做着最后的准备。
在这片位于炼化核心区内的小树林中,生活着白鹭、牛背鹭、池鹭、夜鹭、雀鹰、翠鸟、黑短脚鹎、棕背伯劳等多种鸟类。值得一提的是,它们并不是人工繁育的,而是自己“寻上门”的。
作为对生态环境要求颇高的鸟类,它们10多年的“定居”,让工业之美和自然之美和谐存在于同一个画面中,也是镇海炼化践行绿色发展之路的另一个佐证。
近日,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全面绿色转型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涵盖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能源、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
多年以来,镇海炼化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绿色改造”,为化工产业的高质量“绿色转型”提供了不少成功案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通过自主研发的污水分离净化技术,可以将石油炼制时产生的含油污水,处理成饮用级别的水。无污染的园区里甚至建成了生态园,还被联合国纳入全球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
8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了镇海炼化污水处理技术、生态保护等多个“绿色发展案例”。近日,记者参与了镇海炼化举行的公众开放日活动,近距离感受这些“绿色力量”。
无浑浊无异味,若不是被提前告知,眼前从水龙头里流出的澄清的水,让人很难和那些污秽混浊的工业污水联系在一起。这是记者在镇海炼化“水立方”里看到的场景。
投入几千万元,将工业废水“再造”成可饮用级别的正常水,正是镇海炼化对“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的一个缩影。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石化工业污水回用的企业,早在2003年,镇海炼化就启动了炼油污水处理回用项目。截至2019年5月,污水处理回用突破1亿吨。
21年后的今天,镇海炼化已经累计回用污水超过1.3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了13个西湖的水量。而“布置一体化、管控一体化”的现代化“大污水处理场”,也让镇海炼化污水回用量达到100%,避免与民争水。
今年6月,全省首个获得经营许可证的加氢站在镇海炼化正式对外运营。这个占地20亩的加氢站,目前规模能力为500公斤/天。经扩能改造后,将增至2500公斤/天。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镇海炼化作为宁波市能源局确定的宁波市加氢站建设的首批试点单位,具有丰富的氢能资源和成熟的涉氢技术。这个“绿色能源中心”对外启用,不仅成为镇海炼化绿色发展的一股新动能,也为宁波“双碳”建设提供了“炼化样板”。
这几日,在镇海炼化白鹭园里,最后一批“白鹭家长”带着刚刚“满月”的宝宝正在为南迁做着最后的准备。
在这片位于炼化核心区内的小树林中,生活着白鹭、牛背鹭、池鹭、夜鹭、雀鹰、翠鸟、黑短脚鹎、棕背伯劳等多种鸟类。值得一提的是,它们并不是人工繁育的,而是自己“寻上门”的。
作为对生态环境要求颇高的鸟类,它们10多年的“定居”,让工业之美和自然之美和谐存在于同一个画面中,也是镇海炼化践行绿色发展之路的另一个佐证。
近日,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全面绿色转型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涵盖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能源、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
多年以来,镇海炼化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绿色改造”,为化工产业的高质量“绿色转型”提供了不少成功案例。